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滕州市第三中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阅读与写作>内容详情

《道德经》新解(一)

发布时间: 2024-05-20 17:10 发布单位: 滕州三中 浏览量: 250 【公开】

                     文|滕州三中 杨青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在此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和易、长与短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对而生、彼此依存、彼此转化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真的不胜枚举。

  如楚灵王,他以一些臣子婀娜多姿的细腰身为美,文武大臣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饿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试问,这是美吗?如若外敌入侵,他们一定是溃败之兵。他们以为的美,是一种畸形的美,也就是丑了。又如我国古代流行的三寸金莲,在清朝即使朝廷禁止也阻止不了百姓对它的向往,解禁之后更是风靡,现在想想裹脚就是对女性的摧残,是美吗?明明就是一种丑。从中可见美与丑是相对而生,彼此转化的。

  又比如杨广,他想拥有世间一切的享乐之事,为看琼花就开辟了京杭大运河,可以香油铺路丝绸缠树,但是如若没有如此的贪婪、想拥有,又怎会有隋朝的迅速灭亡,让一切都成空?又如同纳兰容若,如果没有对拥有挚爱的执念,这朵人间富贵花又怎会英年早逝,让一切成虚无?所以有和无也是相对而生,彼此转化的。 

  而我们人类在追求各种美好:学业顺遂、良人相伴、母慈子孝、功成名就。但是正如《正见》一书中所言,“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想要生,不想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而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所以不如放开执念,接受一切与光明、美好、圆满相对立的事情的到来。

  或许仅仅是接受还是不够的,正如《思辨与立场》一书中所言,我们不喜欢的那一方,一般也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只有我们公正地站在不喜欢一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实现思维的公允性,才能让自我的思维力得到提升。所以,我们要感受失败、痛苦、失去、不公之中的强大力量,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成长。  就如同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知大家是否认可?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在童年时期接受较多温暖与爱的人多平和自信,能更容易和别人拥有亲密关系。而受到较多不平等或者委屈的人,多会有不配得、自卑的想法,会影响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世界的看法。但是那些不平等和委屈,不配得和自卑究竟有没有力量?有没有带来更多的自立自强,更多的努力争取,更多的生命中的财富呢?就像《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她的童年受到了妈妈的轻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她因此而具有的独立、顽强和坚韧也让她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当我们深入挖掘灰暗、委屈、不平等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和生活握手言和,才会有更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

  让我们和生活握手言和吧,即使我们做不到像圣人一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最起码我们可以看淡得失,随遇而安、接纳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给予自己最美好的馈赠。

  而我们每个小小的自我,最终组成的是我们的国。我们期待有怎样的国?虽然《小国寡民》里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和谐很让人向往,但是在这样的全球竞争时代,全然的返璞归真,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我们飞速发展的同时,能更多地去体会慢、空、无、失败的意义,或许我们真的就可以拥有锐意进取,诗意栖居的人生状态和社会图景了。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