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滕州市第三中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阅读与写作>内容详情

文本解读之浅见

发布时间: 2024-05-20 17:05 发布单位: 滕州三中 浏览量: 345 【公开】

图片

近几年,关于群文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如春花夏雨、秋叶冬雪般绚烂了语文的原野。而这些美好,都和它的根基,也就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无关系。对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文本解读,我们可以借助孙绍振教授的还原理论。还原理论,也就是从生活经验出发,把作品中违背常理的地方找出来,对文本进行情境、逻辑方面的还原,以期了解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深情。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如果运用孙教授的还原理论,黄河之水是从山上来,而不是从天上来的,用此极写水的落差之大,势不可挡,也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之迅猛。这也符合李白的豪放诗风和浪漫主义色彩。而白发是岁月在人身上慢慢留下的印痕,很难在一天之间如雪般呈现。我们平日听到的一夜白头,都是伴随着生命里的巨大创伤和难以承受之重。而此句中的“悲”或许是作者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痕。功业无成,虚度光阴,唯留悲而已。

除了首句,其余的诗句也可以运用还原法,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暗流涌动。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从字表,我们能感受到李白是想抓住这如月般的美好光华,想纵酒寻欢,及时行乐。只是,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李白已被赐金放还8年之久了。他的人生得意吗?当我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和朋友一杯一杯复一杯,兴致极高因而得意,同时也是用一时的得意来掩盖人生的失意。我深以为然。还有,当时的李白已53岁了,53岁被放逐的人却那高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合乎情理吗?诚然,很多人都会说,李白作为谪仙人,他不按套路出牌,他就是自信洒脱,豪放飘逸。只是那背后隐藏的悲哀,我们能否感受的到呢?

图片


我们在这咀嚼李白珠玑般的诗句,李白还在那开怀畅饮,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一句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是有些矛盾?“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哪有用?作为曾经想和大鹏一样同风飞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李白,他的有用,是不是和建功立业有关?而此处却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所有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这是不是一种反语?是不是只有在酒中才显得如此洒脱?

同时,他还嚷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运用还原理论,我们就能发现,不是所有的圣贤都寂寞,也绝对不是只有饮者留名。作者借此是想纵酒,想说自己的寂寞。除此之外,“惟有饮者留其名”也说明作者内在还是有美名远扬、千古流芳的渴望,那和”钟鼓馔玉不足贵”是不是也相冲突?由此可见,在作者狂放不羁的言行背后,根本无法甩掉内心的遗憾遗憾,也无法割舍对功名利禄的向往。

李白后来确实喝大了,他反客为主,嫌弃主人言少钱,率性而为,让主人的侍僮去买酒,要和朋友一起同销万古愁。只是,这愁贯通万古,又怎么是几个人可以销掉的?由此更显现出个人愁苦之深重。

陈桥生先生曾说,李白在此诗中就是借酒力来冲决社会束缚和生命本身的束缚。但是他冲破不了。试问,灿若星辰的中国文人,又有几个能冲破束缚,获得生命的自由?可是正是这些挣扎,还有那豪放飘逸的文风,汩汩滔滔的才情,才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独一无二、独具魅力的李白。

以上对《将进酒》的解读,就是运用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进行剖析的。同时,孙绍振教授曾说,有的作家以同样的素材写了不同的作品,直接提供了素材的原貌。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具体分析就有了现成的切入口。

例如《老人与海》,孙教授发现,作者在写《老人与海》之前,曾写过散文《碧水之上:海湾来信》,写了他的朋友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捕鱼,为损失惨重而“哭”,甚至“快气疯了”的故事。这就是《老人与海》的原生素材。由此我们对他们面对失败的表现进行比较,更能理解作者笔下的硬汉形象。

文本解读,我们还可以用以文解文的方式,加以突破。

例如《<老子>四章》,它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的文章,学生对古文很难产生兴趣,我们可以用以文解文的方式进行解读,以激发学生对老子思想的无限热爱。如“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几句在讲,过于喜欢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人的生命走向。对此,我们可以结合《道德经》中的句子进行解读。其中有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也曾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转化之中。所以,所有的“自见”“自是”“自伐”看似把自己放于高处,但是按照这种转化理论,最终的走向都是不好的。所以,人最重要的是破除我执,守住“付出,努力,谦卑”,才能让更多美好滚滚而来。

图片文本解读,我们还可以博采众长,借助其它学科的力量。

例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可以把它和心理学的投射原理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如同钻石一样是立体的,黑与白,明与暗,美好与丑陋,都存在我们的生命里。但是对于这样立体丰满的人,我们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投射的东西不一样。我们欣赏别人身上的美质,我们自身也多多少少具备,而对于那些我们耿耿于怀的人,她们身上的缺点,多多少少,我们也都有。所以,见别人不好的地方,要多反思自己是不是投射,所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文本解读的路上,不断汲取其它学科的力量,也是为了让学生打开视野,能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成为一个更加清明、理性、强大的自我。而融合各大学科的力量设计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走向。工作室的小鹿老师,曾上过一节关于色彩的跨学科教学,她说,从物理的角度,色彩就是一种光的反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色彩包括有机色和无机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色彩和方位不无关系。从文学的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之美。这节课兼容并包,大气磅礴,体现了老师背后的大量阅读,静心设计,也告诉我们,文本解读,除了要在深上下功夫,也要打开视野,关注未来教育的走向,以及这个美好的世界。

文本解读,看似简单,但是也要有大量的继承与开掘,大量的触类旁通与人生积淀,才能走向深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杨青,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语文老师,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心理咨询师,愿以虔诚的心,不懈的努力来面对语文教学,不辜负流年,不愧对生命中美好的遇见。公众号:杨青 静水流深 寂然欢喜 

图片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