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9班 诸葛俊聪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被王国维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被周汝昌评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被王蒙赞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笔法,为我们徐徐展开了18世纪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至衰颓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众女儿的不幸命运。
《红楼梦》刻画人物近千,比较典型的有几十个,而我最为喜爱的是林黛玉。
林黛玉前身是绛珠草,因得神瑛待者日以甘露灌溉才能修成人形,神瑛侍者下凡后为报灌溉之情,她跟着下凡历劫。而这一世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柔弱纤细,冰清玉洁。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其中最令我感动遗憾的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历经丧离,寄人离下的感伤。黛玉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来到贾府后,虽没有失去侯门闺秀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也曾得到贾母等人的宠爱。但她毕竟失去了温暖的家。她那冰一样纯洁、冰一样脆弱的心,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一种失落的阴影袭上她的心头。黛玉初进贾府时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到后来,更是引出“到底是客边”,的感叹和“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忧伤。因此,黛玉每每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就临风洒泪,对月伤情,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
爱而不得所爱的感伤。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给黛玉带来了无数的温馨和甜蜜。但伴随幸福而来的,更多的是莫名的惆怅和苦恼。一方面,笼罩在黛玉心头的一块乌云是所谓的“金玉良姻”说,她它像梦魇一样紧压着黛玉。宝钗的金锁,湘云的金麒麟都引起她的惶恐和不安,唯恐宝玉“心里时时有这个‘宝玉’的念头,也做出些风流佳事”来。另一方面,作为贵族公子的贾宝玉,在众多女子的包围中长大,他尊重和同情女性,但他也对许多女子多情,尤其对那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薛宝钗不无倾慕之心。这种“恋爱中的排她性”不能引起黛玉的不满和感伤。
作为孤独的叛逆者的感伤。宝黛爱情的成熟,触动了整个封建秩序,引起了封建家长的警觉和敌视,她探测到这潜在的危险。但她不愿意屈服,更不愿意改变她的理想,于是她以庄严的毁灭表明了她对龌龊的生活环境的死的抗争。
最后,我得出了一些感悟: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的身上便成了一座沉重的山。正如爱比荷泰德所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能做的很少,只是演好剧本而已。用我们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行为去向命运抗争,直到成功到达彼岸或葬身洪流。我们不该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我们要似齐天大圣一样大闹天宫,闯出一个光明的前程。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